寻根问祖,惠来县各姓氏宗族的源流,看看自己村落从哪里来?

惠来的姓氏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具体多少就很难说了。

第一类是地方的大姓是方,林,黄,陈,估计占总人口40%以上,主要在县城一带,林还分布在狮石,钓石一带,主要来源是明朝时的莆田移民。

第二类是全国性的大姓陈、郑、詹、吴、李、王、赵、黄、朱、谢、袁、曾、柯、严、赖、余、卢、周、邹等姓氏也不少、来源较复杂,占50左右。

第三类是全国都很罕见的姓氏,主要在靖海一带,因古时为流放罪犯的地方,因此有很多罕见的姓氏如奚、元、蒙、史等。

华谢--谢氏来之潮安大窑 岐石--陈氏先祖为海丰正堂陈原父,迁莆田橄榄巷古巷--林氏迁之莆田东洋村 东陇--方氏骥之迁莆田澳头--郑氏从陆丰甲子迁来周田--黄氏从澄海菊地迁之 资深--张氏迁潮阳港头,后有柯,林,方诸姓迁入华清--卢氏迁之陆丰大塘 狮石--南宋嘉熙元年,林氏迁莆田至此定居 葛山--元朝至元十七年,永清县史天泽裔至此创乡 杭美--陈氏从潮安鳌头迁居创村 黄岗--田氏迁之莆田,后方,林迁入聚居 港寮--郑氏从潮阳神山南移至此 前讯--陈氏从南京与傅姓为邻 钓石--北宋元佑年林氏来之莆田 赤洲--刘氏从福建到此创村,后有吴姓迁入 陈陇--海丰县正堂原父后裔创村守墓 华翁--翁氏从揭阳来此创村 山陇--海丰县正堂原父后裔创村 览表--吴氏从乌石村到此创村 东福--原居郑,陈,张,何,后全为方姓 溪洋--吴姓从莆田到此定居 凤镇--林氏在南宋嘉定元年到此定居,后朱姓在南宋淳佑年间置居 后堀--吴氏从乌石村分居来此 鲁阳--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蔡氏迁之山东 新岱--南宋宝庆元年林姓迁之莆田,淳佑十二年李姓从普宁里湖来此聚居。 前詹--南宋绍定元年詹氏从饶平到此创村。 见龙头--原方姓居住,后林姓从古巷分支居住。 鳌头--潮安县汤头村王姓到此创村。 千秋镇--南宗末年魏,杨二姓从漳浦到此创村。 井美--蔡瑶知州后裔择居于此。 竹湖--南宋咸淳年,林氏从福建莆田到此定居。 孔美--宋末,莆田进士唐瑶莆子唐干臣到此定居, 邦山--唐瑶莆另一子分居,原名凤山,后改称邦山。 头径--林氏迁莆田,后黄,陈等迁入。 楼内--明洪武年间,黄,周先后从福建乌龟乡来此定居。 头屯--王姓从潮阳仙溪迁此创村。 白塔--曾氏从揭阳白塔来此创村,后有陈氏迁入聚居。 后湖--蔡氏从福建分化府牛巷至此创村。 象湖--郑氏在明永乐年间从潮阳神山迁入创村 崎吩--冯氏从莆田至此定居,后有陈,林诸姓迁入。 池畔--黄姓从莆田到此创居。 华房--明正统年间,房氏从大埔县迁入。 蛟边--张姓从福建沙坝尾到此创村。 邦庄--庄姓从普宁果陇迁入创村。 红湖--许姓从潮阳胜前迁来。 涂田--明成化年间,周氏迁之莆田。 后池--程氏迁之福建安定。 大旗--弘治年间,简氏从永澄县韶阳村迁来。 坑仔--郑,蔡,林,分别迁之潮阳梅花,莆田。 宫兜--弘治十六年,陈氏从莆田到此创村。 沟疏--正德年间,吴氏从潮阳溪头到此定居,后有林,陈迁入。 鸡岗--正德年间1506-1521年,谢氏迁之潮阳排山,陈,江,罗,康等姓到此聚居。 西塘--正德年间1506-1521年,徐,李两姓从福建卢岗至此。 河田--正德年间1506-1521年,林氏迁之莆田。 东岱--正德年间1506-1521年,李姓迁之莆田。 西詹--正德五年1510年,詹氏从饶平到此创村。 溪南--正德七年1512年,陈姓从潮阳溪南来此创村, 清平--正德十六年1521年,李姓从揭西河婆至此,称李厝乡,同治年更名至今。 后旗--嘉靖年间1522-1566年,庄氏从普宁果陇及潮阳教美到此聚居。 金鸡塔--嘉靖年间1522-1566年,王君彬从福建到此创村。 龙舟--嘉靖年间1522-1566年,黄,周,陈姓先后迁之福建。 华园--嘉靖年间1522-1566年,余德居从汕头月浦来此创村。 山栗--嘉靖三年1524,梁氏带子陈姓从泉州流落于此定居。 北洋--嘉靖初年,陈氏从漳浦到此定居。 新村--嘉靖初年,谢氏从龙岩到岭后村,大旗村,再到此定居。 仙埔--嘉靖年间1548-1560年,孔氏从曲阜昌平至此创村。 永安--嘉靖十五年,郑姓从潮阳神山迁入。 长青--嘉靖末年,林,钟,刘诸姓从福建乌石迁居。 余家寮--嘉靖四十四年,余氏先祖从普宁尖石北山村搭寮创村。 吉镇----嘉靖四十四年,黄氏从南靖县归海里到此创村。 旧厝--万历年间,黄氏从潮阳龙湖至此,取名义湖,后裔改名旧厝。 鹅豆--万历年间,张,苏二姓从莆田来此定居。 北溪--万历年间1573-1619年,刘氏从兴宁到此定居。 涂楼--万历九年,潮阳高姓媳妇带两子到此落户。 盐岭--万历年间,朱,何两姓分别从莆田和东洲到此聚居。 双湖--万历年间,郑姓从潮阳梅花到此创村。 义湖--天启年间--黄氏创村,沿用老村名。 厝坑--天启年间,赖,游,张三姓从莆田到此创村。 茶铺--天启六年,肖氏迁绵城,清初李姓迁普宁。 榕树头--崇祯年间1628-1644年,周,林两姓从泉州到此创村。 史岭--崇祯年间,佘,严两姓从莆田到此。 后洋--崇祯年间,夏姓迁莆田。 石佛--崇祯年间,姚姓从棉湖到此定居,后有吴,庄迁入。 西岭肚--崇祯年间,许氏从汾水来此创基。 旺寮--崇祯末年,吕氏迁海丰潭冲,后有曾,林,肖等姓迁入。 大潭--顺治元年--林氏迁福建。 峰霞--顺治初年,叶氏祖妈携两子从泉州逃荒至此。 林沟--顺治十五年,李氏迁汕头乌登村。 将军湖--顺治年间,廖氏迁司马浦。 后山--康熙年间,陈氏迁之后坑。 南湖--康熙年间,邓氏从潮阳至此定居。 桃园--乾隆二十六年,陈氏迁之泉州。 柯厝--乾隆末年,柯氏迁之峡山洋内。 渡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李氏从陆丰横山迁入置村。

为什么郭威要传位给毫无血缘关系的柴荣?

这就要从中唐开始说起了。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以后藩镇林立,这些半独立的节度使就和小国一样;这些半独立势力为了生存就必须不停把精英吸收到自己统治集团里来,反映在节度使层面就是各个节度使广收“假子”。

《安禄山事迹》卷上:(安禄山)乃于范阳筑雄城,外示御寇,内贮兵器,养同罗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余人为假子。

《旧唐书·李宝臣传》:李宝臣,范阳城旁奚族也,故范阳将张锁高之假子,故姓张名忠志。……及禄山叛,忠志循归范阳,禄山喜,录为假子,姓安,常给事帐中。

《太平广记》卷一九五“红线”条:(田承嗣)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其恤养。

《旧唐书·石演芬传》:石演芬,本西域胡人也,以武勇为朔方邠宁节度兵马使,兼御史大夫,李怀光养为子,累至右武峰都将。

《旧唐书·王廷凑传》:王廷凑,本回鹘阿布思之种族,世隶安东都护府,曾祖曰五哥之,事李宝臣父子,王武俊养为假子。

当然尽管都叫“假子”,但是“假子”和“假子”还有不同。

像柴荣(当时应该叫郭荣)这样的假子不但在统治集团内被委以重任,甚至不少还具有继承权,与亲子无异。

在后周郭威之前,唐末著名军阀,河中节度使、琅琊郡王王重荣,他死后在有亲儿子的情况下,假子王珂被拥戴为节度留后。

而五代第一个皇帝,后梁朱温甚至准备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假子朱友文;而北汉连续两个皇帝北汉废帝刘继思、英武帝刘继元都是汉睿宗刘承钧的养子。

所以,当郭威亲儿子被杀后,立自己假子郭荣为皇太子在当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康熙到底能不能称祖?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擒鳌拜。

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扫清漠北,稳定西藏。

所谓祖有功而宗有德,这些功业在身,当然是能够称祖的。

世祖六岁登基,圣祖八岁登基,年纪小都能治国,为什么西安95后董事反响如此大?

我不了解情况,所以不能乱说,因此我只能说说题主题目的本身问题。

那个年代是什么年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年代。

你的是你的,但是你的也是他的,

全天下都是他家的,他爱几岁登基就几岁登基,这事儿说白了是“家事儿”,虽说皇家的事儿也是天下的事儿,但是再怎么说他还是人家自己的事儿啊。

现在是什么年代?

谁敢说这天下是他家的?

宪法写的很清楚:瞧见没,这个国家再也不是什么人的“王土”了。

我觉得有质疑未必是坏事儿,公平公正公开嘛,说不定人家就是出类拔萃,就是符合规定也不是不可能,既然官方已经介入调查了,那么我们就拭目以待好了。

要相信组织,当然,更要相信群众的雪亮眼光不是吗?

潮汕哪里来的排外?为什么一些人听到潮汕就说潮汕人排外?

胶己人,就是自己人!

潮汕人客情非常好,但都是表面功夫!精明是本质!

排外可以不理会之,潮汕属于边远地带!但潮汕人商界翻云覆雨是你不佩服不行!卖菜一条街,茶叶一个场,布匹大个市!

为什么能人所不能?就是抱团。老乡带老乡,群狼式进攻,老虎不死也残啊!正是这种抱团式经营,可能就成为别人非议的对象!

排外现象到处有,但由于潮汕方言的独特性,觉得潮汕人意识上排外明显,比如:胶己人!听起来亲切,但是,生意场的竞争无老乡,只有在受到威胁时,又有了抱团的基因。

老板就是赚钱,赚到钱就是成功,成功了衣锦回乡,做点派头的功德。这是潮汕人的惯性思维!乡念就是德,赚钱就是功!功德这是为己业!外者就是可用则用,可靠则可靠!这是潮汕人的经济头脑!

如何评价后周世祖的一生?

谢邀

五代十国,王朝更迭,也是一个乱世。

周世宗柴荣,幼时家境殷实,后家道中落。随投靠郭威之妻,也就是柴荣的姑母柴氏,他的成功和卫青,霍去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靠裙带关系起家。当然,英雄只需要一个平台足以,后边完全是靠自己。柴荣帮助郭威处理政务,深得郭威喜欢。郭威没有子嗣,随认柴荣为义子。后郭威起兵反汉,建立后周,柴荣理所当然的成为皇子。郭威病逝,柴荣在灵柩前遵遗民继承皇位,就是周世宗。

可以看出,周世宗的皇位得来的相对比较容易。但周世宗是一位相当有作为的皇帝,怀有统一天下之心,在位期间,对内减少赋税,招附流亡,整军练卒,裁汰冗弱,使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对外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西败后蜀,一夺四州。南摧南唐,得十四州。柴荣被史学家评为“五代第一明君”。十五岁从军,二十四岁拜将,三十三岁称帝,三十九岁驾崩。赵匡胤仅用二十年统一天下,离不开柴荣打下的基础。赵匡胤虽精明强干,但他不过是延续了柴荣的统一进程,延续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一代大文豪欧阳修说:“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概括了周世宗的一生。

三藩之乱时台湾郑氏在干什么?

谢邀。郑经在参战,获得属于自己的资源,与清朝作战时间长于吴三桂。

郑经因为众所周知的问题,把他老爸郑成功气死,在一番折腾后,获得最好权力。在争夺厦门、铜山不利的情况下,率兵回到台湾,经略东土。积极开展对日本、东南亚、琉球、西洋贸易,也通过贿赂和大清贸易。在这十年里,训练新兵、装备新式武器、发展台湾。

(郑经就是17世纪的张作霖,一个海寇发展了一个区域)

1、郑经初次作战与战局

1673年底,吴三桂因削藩而反,反了。来年四月,耿精忠在福建也反了,为了抵御浙江、江西、广东三个方向的对手,耿邀请郑经来协同作战。

虽然有诸多不愉快,但因为共同敌人,都合作比较好,耿精忠朝着浙江、江西攻击;郑经主要在广东东部潮州一带作战。之后并攻破海澄公所经略的漳州城。

而且在1676年初,吴三桂、郑经东西对进,逼着尚之信也反清,形势一片大好。

(黄色部分即郑经的地盘)

2、会师长江计划

形势太好了,吴三桂提出会师长江计划,他的大军从江西、长江沿线挺进攻击;郑经水师直接从海上到长江口;耿精忠部队从浙江到苏南。

计划是好的。然后汀州事件,耿精忠和郑经彻底翻脸,双方开仗。

然后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康亲王杰书一路南下,耿精忠被迫投降清朝,和清军一块攻击郑经,多次被击败后,只能退守厦门。

盛衰真的只在一夕之间。

(因为不合适的作战和耿精忠翻脸,战局急转直下)

3、再次作战与战局

修整修整还得再来,边谈判,边准备。

1678年开始大举进攻,湖南的吴三桂在永兴地区展开反击战,连连击败清军;

郑经在福建地区,再次攻破海澄,多次击败清军。一度给清军非常大的压力。

后来随着清军援兵到来,战局僵持。

之后就是退回台湾。

(也是一个优雅的人)

4、不可能到大沽

按照当时的航海,一般是从顺风到达长江口,获得南京补给。

之所以不到达大沽口,主要有两个原因:

1、在风帆时代,船只从闽浙开到渤海口,沿途缺乏补给点,耗时很长,就算到达也很难达成战略目标。

2、郑氏家族的利益在东南沿海,最高目标就是南京。没有更多欲望。

参考文献:

《海纪缉要》

《清圣祖实录》

如果学校食堂不卫生,学生又只能吃食堂的饭菜,该怎么办?

学校食堂是有一定的卫生标准的,国家防疫部门和食品安全部门、卫生部门是经常要检查的,不符合卫生标准怎么能够开设?请问你的“卫生标准”是什么?!你的孩子是“贵族”子弟吗?!可以转学到一些“贵族学校”去上啊!另外,现在空气污染也很严重、很不卫生,建议出门最好给孩子带上一个“防毒面具”!

上联:南潮阳北朝阳坐北朝阳炒南北 ? 如何对下联?

南潮阳北朝阳.坐北朝阳炒南北。

东淋雨西临雨.看西临雨湿东西。谢友邀请!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寻根问祖,惠来县各姓氏宗族的源流,看看自己村落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