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凉都六盘水水城民间小吃

不语“乱、力、怪、神”的孔老夫子,曾经说过一句话:“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凡人生活在这个世界,无非也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吃。可吃的形式却可分作三、六、九等。在中国古代,皇帝吃的是御宴,桌子上包罗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民间百姓只求填饱肚子,甚至有些人还腹不果饥。清代来个“满汉全席”,把满人和汉人的经典名菜汇聚一堂,究竟有多少道菜,可能要查阅资料才能说得清楚。然而不论怎么说,这些菜肴最初都起源于民间,这个道理不需要作过多的说明。

水城这个地方,在过去有没有名菜被菜谱收录或进入皇家御宴,我们可以姑且不去管它,在长辈的口述里,解放前深受水城人喜爱的食品中,至今还被人忆起的是水城山楂糕。与我父亲同辈的李伯骈老人曾经回忆说:水城山楂糕是乡人李吉臣去广西柳州学回来加以改良制作而成的,1912年他开始挂牌“吉祥斋”独家经营制作这种食品。此后,城内廖赐臣在此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选用本地大河山楂果搓揉成纯净半流体作配料,改用铜锅制作,使得这种山楂糕切开后色泽鲜红、细腻透明、酸甜可口、味道纯正。在当时便获得“水城山楂甲贵州,廖家山楂甲水城”之誉。以后,许多在当时经营红糖月饼、封封糕、芙蓉蛋、糖果等的人家改变生产方向,经营水城山楂糕,使水城山楂糕的生产和销路畅开,成为礼赠的佳品。

如今,水城在外广为传颂的几种风味小吃是水城烙锅洋芋、水城羊肉粉、水城夏家卷粉。

水城烙锅洋芋在这几种小吃中是叫得最响的。烙锅最初源于烙臭豆腐,至今想起来,那种情调仍然能温暖人的记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老城和场坝临街的一些小铺面里,有人在纳雍炉上罩上一口黑色沙锅,倒点菜油在锅中,从稻草箱里把那些被焐臭的方块豆腐一块一块地挑到沙锅上,用划破一头的竹筷夹上溜块布,不停地往臭豆腐上沾油,臭豆腐在火力和油的作用下,散发出一股诱人的奇香,每逢赶场天,不论天晴或下雨,那些好酒的人每每用土碗打上二两酒,就着沙锅边烙边蘸辣椒面边吃边饮,瞧他们神情当是非常地满足;“酒饱饭足”之后,抹抹嘴,或许他们还会带上几块,回家去分给家里人品尝呢。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这种传统的烙锅被彻底地改革变新,这是从水城老城开始的。首先是鼓沙锅变成了平底的铁烙锅;其次是所烙的内容已从传统中单一的臭豆腐变成了烙碱豆腐、洋芋片、魔芋片、黄粑、耳块粑,九十年代以后又增添了麻雀、鱼、牛肉、猪肉、蔬菜……这时的水城烙锅,似乎只要是吃的,没有什么不能烙;其三是辣椒面从传统的简单地加点盐和味精,出现了各种配方秘诀。这时吃烙锅不但是要吃烙的内容,更要吃辣椒面。有的辣椒面现在已申请了标签成为袋装商品,在市场上专门出售。如号称二十年老店精研制成的八家寨汪春兰烙锅辣椒面,它就是采用遵义优质辣椒,配以花椒、味精、精盐、胡椒等多种调料精制而成的,其特色是味香适口、色彩红艳,而且市场价格也不低,销路也好。

水城烙锅最出名的是周慧琼创响的“西部一绝”品牌。这一品牌是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在“西部民俗”栏目播出“水城烙锅”专题片之后于2002年授予的,从此“西部一绝”烙锅店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越办越红火,先后在市中心、荷城花园等地开了三个分店,这些店都如同餐厅一般,她自己在致富的同时也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当然,除了她的品牌店之外,水城的烙锅店还很多,说水城烙锅在灯红酒绿中遍地开花也一点不过份。外地人到水城,无论多晚,只要想吃烙锅就不会吃不到,而且这些烙锅店吃的应有尽有,各具特色。除了商业性质的烙锅外,烙锅的民俗吃法在水城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外地人到水城,不品尝水城烙锅真的是一种遗憾。

  水城羊肉粉是仅次于水城烙锅的民间小吃,是当今水城人早餐的主食。水城羊肉粉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早些时候水城人是很少吃羊肉的,羊一般都只用作民间祭祀用,人们不吃羊肉,是因为嗅不惯羊的那种膻味。

八十年代初以后,人们逐渐摸索出用芫荽和蒜避膻的方法,羊肉粉的生意才开始红火起来。滚烫的羊肉汤,火辣辣的油辣椒,细腻的肉片,再配以白玉般的米线,一碗羊肉粉,直叫吃粉人一身大汗淋漓,意犹未尽。当然,羊肉粉在汤的调制过程中也各有各的配方,味道也就不完全一样。在水城遍地的羊肉粉馆中,以场坝“尝回头”羊肉粉馆最为有名,这个羊肉粉馆在市中心城区先后衍生出若干个分店,凡打这个招牌的,招牌名转让费就是五万元,其知名度和生意之火爆可想而知。另外是市中心区的清香羊肉粉也别具特色,它所熬制的辣椒油与“尝回头”的恰好相反。“尝回头”的是以“粗辣椒油”取胜,它是以“细辣椒油”取胜。早晨到这里吃早餐的人时常要排队等候。另外就是德坞马姚公路旁的向佳羊肉粉馆,因为羊肉纯,不参杂其它肉类作假,生意也非常好,不少人在双休日都愿驱车来这里一饱口福。据说,这里每天都要杀两只羊,汤鲜肉鲜,这也是它被人们所钟爱的原因。

人多的地方,就有夏家卷粉。夏家卷粉起源于场坝。场坝老百货大楼曾经是米凉粉的正宗王国,街上不少人家,都是靠卖米凉粉为生。在这众多的竞争对手中,夏家在经营卷粉和米凉粉中鹤立而起,他们的卷粉和凉粉不仅用米讲究,而且拌粉的佐料也很独特,特别是用蒜粒泡制的蒜水放在米凉粉中,特制的油辣椒拌在卷粉中,都与其它人家的味道大不相同,世人都说他们家有秘方。是否有秘方,这是商业秘密,而且秘方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只有善于总结的人,才懂得生财之道。

水城的民间小吃较多,不可能在这里作一一叙述。选取影响较大的四种小吃作代表,从中我们就可以窥视小城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人们都说山川隽秀,人杰地灵,这话原来只针对杰出人物而言,我想,从水城民间的小吃来看,老百姓当中,也确实有不少人当之无愧。

六盘水视窗(lpscn.com)微钟山 发布 作者:吴雪良选自《说吧,家园》,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六盘水水城人那么喜欢酸菜?

在我们贵州六盘水水城的乡咔咔头,我们谈恋爱的时候有句话这样说的:“只要感情在,哪怕吃酸菜”,我想不仅是水城人,只要是六盘水的,都一定很喜欢吃酸菜,尤其是夏季的时候,得口素酸菜豆汤喝们真嘞太巴适了。我不知道其他家是不是这样,反正我家每一顿饭都必须有酸菜豆汤,没有的话就感觉这个饭不好吃的感觉。还有平时懒得做饭,最爱吃的炒饭就是酸汤饭,自己做的酸汤饭还是比外面的好吃太多。六盘水的酸菜很独特,在外省做不出这样的味道来,很多在浙江打工的,在六盘水带着酸本去浙江做酸菜都没有做成功。六盘水水城人为什么喜欢吃酸菜,我认为可能因为气候原因有了酸菜,然后六盘水人习惯这个口味并且爱上这个口味吧。六盘水的酸菜很好做,就是把青菜烫一下,洗几道,然后就装坛,弄点灰面搅成开水,倒进去,第二天就可以吃了,煮点豆米,酸菜豆米放一起,煮开就可以吃啦。我很喜欢很爱吃,经常自己炒酸汤饭吃,感觉自己做的味道才正。

图片来源网络

六盘水六枝、盘州、水城,你更喜欢那里?

谢邀答题,针对针对三个地方长远发展而言,答主本人比较看好盘州市的发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盘州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盘州被称为世界古银杏之乡,是云贵交通、能源、商贸、物流、旅游的重要节点,为毕水兴经济带的中心腹地。先后荣获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美丽中国示范县称号,。同时,交通优势明显,盘州境内320国道、国家高速公路G60镇胜段横穿东西,212省道和水盘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规划建设盘州官山机场,贵昆铁路盘西支线、南昆铁路、水红铁路在红果交汇,是贵州西部乃至西南地区的重要陆路交通枢纽。

二是盘州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盘州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连续几年被评为国家经济百强县。可谓是六盘水市经济发展的半边天,顶梁柱。2016盘州经济收入达520.2亿元,占六盘水经济收入的五分之二。同时,在资源型城市面临困境的大环境下完成了经济的转型。成功的蜕变为以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宜居型城市,经济发展前景好。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医疗条件良好,教育资源在全市出于领先地位。盘州市境内市政府所在地修建了东湖、南湖、森林公园等设施,美化了城市环境、改善了空气质量,同时为市民提供了娱乐场所。

综上所述,答主比较看好盘州市的发展。

今日答主/土生土长盘州人

图片来源微博@盘州掠影-陈文

向外地人介绍六盘水水城,你会介绍什么?

首先我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了解的水城:中国西部省(贵州)的西部市(六盘水)的西部县(水城)。

作为一个还在奋力发展的一百八十线小县城,如果你说有什么高科技的、大型游玩场所那是当然没有的,所以从相对而言较有优势的一点来讲就是自然风光。

水城县地处中国凉都、江南煤海-六盘水市腹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春秋相连,年日照1300-1500小时,年平均气温12.4℃,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无霜期250天左右。夏季以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辐射适中,年平均日照时数1430.7小时,属贵州省日照较多地区之一。

总结来说一句话,自然风光比较好,就算是开车经过,看看沿途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蓝天白云,心情也挺好的。(起码我每次工作外出的郁闷心情在看到沿途风景的时候总会平静一些,我尤其喜欢看在绵延不断的山脉间漂浮着白云、烟雾的风景)

说到这里我想问一下你们有没有在公路上体会到在云间的感觉?水城的山路可以,因为受地理环境影响,在大雾天气或者大雾第二天清晨的时候,云雾还没有散开,在海拔较高的公路看下去,就像在云上一样。

文/璐璐

责编/Dearlom

六盘水,下联怎么对?

六盘水,五台山,

七里河,八达岭,

四川省,九江市,

三门峡,二龙湖,

—中国,十通天。

六盘水是几线城市?

根据2017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六盘水属于五线城市,其中贵阳属于二线城市。

这是由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得出的榜单,其研究要素是: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五大点。

六盘水市

真不知道这个排行榜有什么价值,对老百姓而言有多大影响也说不准,但是六盘水这些年的发展也有目共睹,最主要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给予的评价才重要。

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是“三线建设”诞生的一座年轻工业城市,由于年平均气温低,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由于得天独势气候资源,这些年六盘水大力从工业转型为旅游,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牂牁江

妥乐银杏

玉舍森林公园

海坪千户彝寨

北盘江大桥

梅花山

六盘水哪家羊肉粉好吃?

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兴起的一座高原新城,是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与六盘水人共同建设的新都市。毫无疑问,这座城市的饮食文化,也有了“杂交”创新的独特美味。“羊肉粉”便是其中之一。

据说,最早的水城羊肉粉馆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大多数羊肉粉馆都挂着黔西、金沙、遵义羊肉粉的招牌。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沉淀,“水城羊肉粉”名气也越来越大,逐步形成了六盘水的一种特色美食,甚至在贵州省内外其它地方开张,以“水城”打头冠名的羊肉粉店也越来越多。如今六盘水的羊肉粉涌现了不少知名品牌,元坤”、尝回头、向佳、岭头羊、翁记等。这些品牌店既融合了黔西、金沙、遵义羊肉粉的香辣,又根据水城市民的口味在配料上作了很大的改良,味道独树一帜。

在位于中心城区的三线羊肉粉店,一碗油红汤亮,表面点点翠绿,冒着滚滚热气的羊肉粉就端到了我的面前,烫烫麻辣,一种别样的风味荡漾心间……

上联:宁夏十堰六盘水,求下联?

浙江九龙三清山

如何评价六盘水的羊肉粉?

谢邀!

与其说六盘水的羊肉粉,应该说水城的羊肉粉。水城羊肉粉味道超奈斯~但是也要看是哪家的。在水城,比较好的羊肉粉是“尝回头”,在很多地方都有分店,然后就是我在矿中上高中的时候,学校下面有一家“老菜场”羊肉粉,味道也很不错,真的是超怀念。

水城羊肉粉把当地羊肉切成薄片,米粉泡好之后,直接用羊汤冲泡,再加上自家秘制的油辣椒,毕竟羊肉粉好吃与否,跟羊汤与油辣椒密切相关,最后再加上绿绿的香菜。当然,俗话说,“吃羊不吃蒜,滋味减一半”,所以,再剥上一两瓣蒜,完美,一筷子下去,满口爆香。

后来,去外省上学之后,真的好久好久不曾吃到了,所以就去网上购置了三盒(长下面这样)

怎么说呢?只能说是一碗还行的粉,但绝不是羊肉粉,更不是水城羊肉粉。所以,那些想要尝尝水城羊肉粉的小伙伴,一定要去当地吃才能吃到正宗的水城羊肉粉。

六盘水为什么叫六盘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地处贵州高原的六盘水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这个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城市,是当年大三线建设的产物。1964年5月,根据同志关于加强基础工业和备战的指导思想,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战略布局,中共中央作出了建设大三线的战略决策。

决定把沿海工业向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迁移,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学技术力量,用两、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投资千余亿元,在西南、西北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建成以攀枝花(四川渡口)钢铁基地为中心,及相应的交通、煤炭、电力、建材与有色金属(铜、铝等)工业基地,为了长期备战同时还安排了配套齐全的军事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基地,使地处战略后方的大三线成为一个初具规模、门类齐全、行业配套、独立生产的工业体系。这是一个宏伟壮观的战略规划。

1964年6月,国家计划委员会、煤炭工业部按照三线建设的总体规划,开始对西南三省19个矿区进行实地考察,结果认定地处贵州西部的六枝、盘县、水城矿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7月在四川西昌召开的西南三线建设长远规划会议上确定六(枝)盘(县)水(城)煤炭工业基地为三线建设重点配套项目。

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国家计委、经委和煤炭部等还在北京、重庆、贵阳、昆明、成都、渡口、会里等地开会讨论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建设的问题。总的布局设想是按照当时六盘水矿区的精查储量(87亿吨),先在六盘水安排1千万吨左右的设计生产规划,经过10年努力后,在六盘水周围逐步扩大建设规模(如纳雍、织金等地),最终建成具有2-3千万吨生产能力的煤炭工业基地。不仅要保证攀钢用煤,而且能解决南方各省(如两广、两湖、江西等)长期用煤必须“北煤南运”的重大压力问题。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为了落实同志“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指示,全国各行各业和国家各个部委都投入了大部或主要力量,积极参加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工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即为三线建设的主要工业布局和建设规划奠定了基础。

国家煤炭部、铁道部、交通部、冶金部、建材部、水利电力部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兵分别奉命派遣大批地质、设计、施工队伍开进六盘水地区,到1966年7月止,已集中了7万多人的建设队伍,加上地方支援力量,共有10万余人投入了六盘水开发会战。

在建设方式上采取了用大兵团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在领导体制上采取建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等各级战斗指挥部及党的组织,建立矿区人民委员会,实行党政一体、高度集中、政企合一、工农联盟的办法,同时借鉴国外托拉斯的经验进行管理,还采用了将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工改兵)的办法;

在指导思想上以解放军和大庆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生产上采用先进技术,生活上因陋就简。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李富春、彭德怀、李井泉、余秋里、谷牧、程子华、吕正操等先后到六盘水矿区视察,对六盘水的建设作了重要指示。所有参加六盘水会战的干部职工,在同志指示的鼓舞下,在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以极高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创造了惊人的业绩。

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在荒凉落后的六盘水地区就开工了矿井12对,生产能力达825万吨;洗煤厂4个,洗选能力410万吨;还建成了为其配套的机械制造厂和修配厂、电厂、矿灯厂、火药厂,以及矿医院、总仓库、水源、铁路专用线、公路等等。在重点开发六盘水煤田的同时,西南环线成都-昆明、重庆-贵阳、贵阳-昆明三条铁路开工建设,水城钢铁厂、水城发电厂、水城水泥厂等冶金、电力、建材工业迅速兴起。  

正当六盘水三线建设初步取得成果,各项工作开始走向正规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运动暴发了,六盘水被戴上了“黑样板”的帽子,整个矿区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及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广大共产党员、干部、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支援六盘水建设的解放军指战员共同努力,六盘水矿区的开发建设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73年,历经8年的大会战基本结束,支援六盘水建设的部分单位、部队3万多人奉命调离。  

1975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并开始抓整顿,煤炭部渡口现场会肯定了六盘水是三线建设的“红样板”,六盘水的开发建设又逐步恢复。到了1978年,六盘水矿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一个以煤炭为重点、包括冶金、电力、建材等工业在内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六枝、盘江、水城三个矿务局已建成矿井22对(投产21对),设计总能力1120万吨,建成洗煤厂5个,设计能力491万吨,建成了为煤矿生产服务的机械制造厂、矿灯厂、火工厂等;水城钢铁厂已达到年产25万吨生铁;水城发电厂年发电量已达到5万瓩;水城水泥厂已年产水泥60万吨。三线建设的伟大成果,为六盘水地方政权的形成奠定了坚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组织基础,为六盘水的经济繁荣、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考虑到六盘水的长足发展和便于实行全面规划统一领导管理,贵州省政府于 1975年5月向国务院建议将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省辖市)。

1978年12月18日,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当天,国务院以国发(1978)264号文件批复,同意将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辖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级特区。

从此,在党的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六盘水市的发展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中国凉都六盘水水城民间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