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女孩起名大全,如何看待20岁女孩

近日,河南女孩芃芃(原名“招弟”)决定改名的新闻,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从上学开始,芃芃因“招弟”这个名字,产生了严重自卑:她害怕表彰大会,害怕自我介绍,害怕被别人问“你有弟弟吗?”

终于, 20岁的芃芃在经过严格而“内耗”的流程后,告别了“招弟”,拥有了新名字。她感觉如释重负,涅槃重生,好像终于成为自己了。

图片来源于荔枝新闻

在这里,先给芃芃点个赞!很多人都说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没那么重要,但是,名字不单单是一个符号,更是别人认识你的第一印象。

记得高中时,我读过张爱玲的一篇散文《必也正名乎》,讲的就是取名字,当时觉得颇为精彩:

旧时代的祖父,冬天两脚搁在脚炉上,吸着水烟,为新添的孙儿取名字,叫他什么他就是什么。叫他光楣,他就得努力光大门楣;叫他祖荫,叫他承祖,他就得常常记起祖父;叫他荷生,他的命里就多了一点六月的池塘的颜色。除了小说里的人,很少有人是名符其实的,(往往适得其反,名字代表一种需要,一种缺乏。穷人十有九个叫金贵、阿富、大有)。但是无论如何,名字是与一个人的外貌品性打成一片,造成整个的印象的。

......

适当的名字并不一定是新奇、渊雅、大方,好处全在造成一种恰配身份的明晰的意境。譬如说"柴凤英"、"茅以俭",是否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茅以俭的酸寒,自不必说,柴凤英不但是一个标准的小家碧玉,仿佛还有一个通俗的故事在她的名字里蠢动着。

......

可见,取名是人生一件大事,爱孩子的父母会穷尽心思,翻遍字典、辞书、诗集,历时多日,甚至家族长辈多人参与讨论,才定下孩子的名字,给孩子最美好的期许。

“招娣”这个名字一眼就能看出父母对这个孩子是什么期许,她的出生并不是成为独立的她,也并不是延续父母的爱,而是有着某种使命。这个名字成为她日后随身携带的符号,有意无意地给她带来困扰、嘲笑、误解,让她时刻遭受着名字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名字为何还要?

我们中国人,有这么多的字典、辞书、诗集、典故、名人传说等等,供我们搜寻两个适当的字来代表自己,有这么丰富的选择范围,为什么要心甘情愿地被叫“招娣”?

20岁的成年女孩,如果还心甘情愿被叫“招娣”,那似乎是才不可原恕的了。

赞这个名叫芃芃的女孩,也祝福她的人生从此开启新的篇章!